“5年前站在這里,島面上還是漫漫黃沙,島周圍還是一片汪洋。如今深中通道西人工島上建筑林立,綠植遍地,就像在海上放飛的一面風箏一樣,指引著深圳與中山兩地的滾滾車流。”10月8日,劉帥告訴記者,2018年,剛畢業的他就來到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S09標段做技術員,如今他已成為項目工程部負責人。“我參與了這項舉世矚目的重大工程,這項工程也見證了我的成長。”
今年6月30日,歷經7年前期研究和7年艱苦建設,深中通道全線通車。深中通道聯通珠江兩岸,集橋、島、隧、水下互通于一體,是當今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,創下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等10項世界之最,也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核心交通樞紐工程。
作為跨越伶仃洋的“交通脊梁”,深中通道通車后,從中山直達深圳的通行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30分鐘。國慶假期,深中通道總車流達到約106萬車次。10月中旬,深中通道南沙線也將迎來正式通車,廣州南沙與深圳寶安機場的最短車程將縮短至20分鐘以內,大灣區“半小時交通圈”正加速兌現。
海中“風箏”連通兩地
“剛畢業就參與到這么重要的工程中來,感覺既幸運又充滿挑戰。”劉帥坦言,自己的職業生涯從一開始就“上了難度”。
深中通道的西人工島獨立于大海之上,與位于深圳的東人工島以海底隧道連通,又與中山以長約17公里的跨海大橋相連,是名副其實的海上樞紐。劉帥所在的標段便主要負責西人工島的施工。
上島后,島上的條件比劉帥預想的還要艱苦?!耙婚_始島上網絡不好,經常要站在深圳方向的島頭,手機才能有一點信號,所以通訊基本要靠對講機。”劉帥回憶,因為從陸地通勤上島單程就要坐一個小時左右的船,為了節省時間,大家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島上。
故地重游,項目建設奮戰的場景,劉帥歷歷在目?!?、9月的天氣,我們要下到16米深的基坑中作業,由于里面比較悶熱,剛下去沒一會身上就濕透了,上來以后又很快被熾熱的太陽烤干。”劉帥說,自己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在“濕透”與“烤干”兩種狀態下頻繁切換。
“看航拍鏡頭,我才明白當初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有多么重要?!眲浵蛴浾呓榻B,西島的施工既保持高質量,又擁有高顏值,多虧了精細化管理?!盀榱吮WC外露墻體的整體線形漂亮順滑,我們要對墻體的寬度逐項測量,還要使用測量儀器對關鍵點坐標進行復核。”如今,在航拍視角下,菱形的西人工島與跨海大橋優雅地銜接,就像是從中山放出的精致風箏,在海上璀璨奪目。
將“軟竹竿”插入“嫩豆腐”
站在交通便捷、設施先進的深中通道東人工島,回想起2020年剛來項目時島上的風貌,中鐵隧道局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副總工程師萬鑒平用了“從無到有”“天翻地覆”幾個詞語。在他眼里,這幾個詞分量不輕。
東人工島是深中通道深圳端的門戶。在進行堰筑段施工時,萬鑒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?!拔覀冃枰仍诤S騼葒咧u,把30多米的鋼板樁插入海底巖層里,把海水排干,把水上施工變為陸上施工?!比欢摪鍢侗粚S脵C器從一端提起時搖搖晃晃,再加上堰筑段隧道所處海域的海床上有7米至15米的淤泥地層,萬鑒平說:“這就像‘軟竹竿’插入‘嫩豆腐’,使不上勁,也很難解決準確度。”
萬鑒平和這個難題較起勁來?!拔液屯孪氤隽苏饎渝N輔助機械臂的施工法,如同一手扶釘、一手握錘,同時在海床的淤泥中填砂增加穩固度,精準解決了鋼板樁‘晃悠悠、軟綿綿’的問題?!?/p>
2023年6月20日,東人工島主體結構施工全面完成,讓國內首個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成為現實。這幾年,萬鑒平在飛機上用手機拍的照片,記錄了東人工島的風貌變遷?!耙婚_始只是一處不起眼的入海口,如今看下去已是建筑林立、郁郁蔥蔥。”與島相伴的時光里,萬鑒平在項目部舉辦了集體婚禮,也迎來了孩子的降生?!霸谖已劾铮钪型ǖ酪呀洸粌H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,我對它有很深的感情?!比f鑒平說。
海中扎“籬笆”拽住懸索橋
“現場就是一望無際的海,工作生活都在船上,手機也沒有信號,只有通過衛星才能定位到我們在哪里?!边@是負責深中大橋建設的S05標項目部經理吳聰剛剛到達建設現場時的場景。
更讓吳聰苦惱的是,深中大橋的關鍵受力構件——兩個錨碇均在海中?!拔覀円诤V邪选h笆’扎穩,牢牢拽住懸索橋?!眳锹斢卸嘧缃髽蚪ㄔO經驗,可他仍然心里打鼓:“國內離岸海中超大型錨碇設計施工建設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,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?!?/p>
在項目的反復研討和攻關下,錨碇被設計成“8字形”結構,采用圍堰筑島的方式,將海上施工轉化為陸地施工。吳聰解釋:“這就如同在海里建造一個‘8字形’圍墻,然后將里面全部淤泥、砂石等‘掏空’,同步進行降排水處理,最后往里面澆筑混凝土?!?021年12月,項目部順利完成錨碇錨體施工,成功填補了國內海中大型錨錠筑島技術空白。
“如果不是親自參與,你會感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”駕車行駛在恢宏震撼的大橋之上,劉帥感慨道:“我們創造了奇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