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的北國,蒼穹如洗。在吉林長春市舉辦的首屆全國“紅旗杯”班組長大賽決賽中,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核華興”)斬獲佳績:邢天驕榮獲國防科技工業賽道第一名,許曾杰、文鈺琦、魏緯緯獲國防科技工業賽道優勝選手,劉正江獲建筑賽道優勝選手。
這是中核華興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,進一步加強班組建設成果的生動體現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,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,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。深化國資國企改革,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發揮重要牽引作用。班組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單元,班組建設是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基石。
作為中核集團的重點成員單位,中核華興在集團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,以“走在前、做示范”為牽引,深入推進班組能力建設,全面提升班組施工安全、質量水平和施工效率,在一個又一個的工程項目實踐中,班組建設再上新臺階。
班組安 則企業安
安全是核工業的生命線,是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所在。“上面千條線,下面一根針”,企業發展的一切工作任務都離不開班組的“穿針引線”,而“穿針引線”關乎著企業的安全命脈。
抓住班組建設中的“關鍵少數”,在安全管理工作中,中核華興全面推行注冊制度,以理論考核和面談的方式對班組長政治素質、責任心、領導能力、團隊凝聚力、執行力、安全技能、安全意識進行綜合評估,對于考核合格的方可納入“兵頭將尾”人選。
“兵頭將尾”不僅是日常工作的管理者、關鍵技術的掌握者,同時也是班組文化的創造者。在中核華興千余個班組中,安全文化無一例外滲透其中,核安全文化每周一學、三段式交流、技能比武大賽、張貼班組質量控制要點看板等舉措,讓班組間處處洋溢著比、學、趕、幫、超的昂揚向上氛圍。
今年八月底,田灣核電站1至6號機組已累計安全發電超過4400億千瓦時,相當于全國城鄉居民用電3.5個月。安全發電的背后,是核安全文化的支撐,更是前期施工過程中,每一名建設者高度的安全責任感書寫的完美答卷。
而今的田灣核電站,由中核華興承建的7號、8號機組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。在“分包班組垂直化”管理體系的指引下,自2022年起,中核華興以提升基層班組全員安全標準化建設能力為目標,采用結對精準幫扶的形式對田灣核電站班組安全實施指導,讓安全生產扎根基層班組。
僅一年時間,平均年齡27歲的中核華興田灣核電項目部張開放測放班獲評2022年度全國安全管理標準化班組,在中核華興發展畫卷上揮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不僅僅是田灣核電站,中核華興首次在核電領域提出的班組“質安融合”創新管理,讓企業長期保持班組零違章、零事故的狀態。
班組優 則企業優
隨著國內外能源發展形勢的變化,我國對核電發展的政策體系也不斷完善,逐步由早期的“適度發展核電”明確為“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”,新核準項目每年將以8—10臺機組數量增加,新技術、新堆型、新管理模式增多,核電建設面臨新的變化和挑戰。
如何能在新一輪核電建設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,是近年來中核華興一直探索和努力的方向。班組是企業的細胞,是企業最基層的組織與作業單位,是企業活力的源頭,無論是提高核電建設質量安全,還是提高生產效率、降低成本等等,中核華興深知,最終的落腳點均在班組。
“質安融合”創新管理體系中,安全型、質量型、管理型、學習型、創新型、效益型是中核華興打造基層班組的方向,2023年,霞浦核電項目部土建質量管理班組榮獲“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”稱號,是這一管理體系成功實踐應用的典范。
針對施工點多面廣,施工報驗體量大的情況,霞浦核項目部開展管理創新,優化改善工程質量流程管理,研發的一系列網上審批報驗流程,從內外部質量問題跟蹤,到質量計劃在線管理,再到竣工資料動態移交,將線上流程與線下施工管理深度融合,使項目質量保證體系運行更加高效有效。
此外,霞浦核項目部對作業人員實施質量業績精細化考核管理,采取日常質量管理與班組質量考核相結合的精細化質量管理模式,將日常質量線上管理工具串聯,搭建“班組質量積分”線上管理平臺,全面實現精細化考核、透明化公示,極大激發了班組的質量意識和施工水平,全面提升工程建設質量。
依托創新工作室,中核華興還以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、精益求精的科研團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,促進科技創新與班組建設相融合,推動新技術、新設備研發應用在班組一線轉化落地。
創新工作室開展了核島鋼結構焊接技術、焊接工藝和焊接裝備的自主研發,其中,激光智能跟蹤MAG自動焊首次實現核電現場復雜工況下無人化智能焊接,填補了國內核電行業高效智能控制MAG自動焊接領域的空白,攻克了歐美“卡脖子”技術問題。目前累計焊接長度超過10000米,RT合格率達98%以上。
班組強 則企業強
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,要建設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。加強核工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,加快建設一支知識型、技能型、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對我國核工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。
立足核電建造領域的優勢資源,中核華興以核電站主體工程建設的核心技能工人為主體,系統推進核電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,出臺《核電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方案》,加快產業工人改革步伐。
讓勞模工匠賦能班組,是中核華興探索人才培養的新路子。依托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,各班組人員通過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,加強互學互補、聯合攻關、資源共享。
有著23年核電站建設經歷的陳曉兵,不僅是核電混凝土施工的“神醫”,更是愛崗敬業、甘于奉獻的“全國勞動模范”。他利用培訓室、員工食堂、多功能廳及施工現場等場所,開展對混凝土施工理論培訓和實操指導,開展常態化內部技能分級認定工作,有效激勵員工自我提升,實現優勝劣汰。截至目前,公司已累計開展混凝土工技能分級認定492人次,其中中級以上為363人,占比74%。
企業搭臺,職工登臺,為推動班組成員技能提升,中核華興還制定專項培養計劃,圍繞生產經營和生產技能要求,舉辦生產技術運動會,以賽代練、以練代干,促進技能提升。同時,推進校企合作,探索“訂單式”人才培養,實現教師、教學資源雙向互通。寓教于“工”,劃定區域或將現場部分施工環節由產業工人施工,專業工長、技術員全程跟蹤指導,切實提高教學效果,提升技能素養。
同時,項目部采用基層員工“鋪路子”、后備人才“搭臺子”、中高層管理“扶梯子”的方式持續強化人才建設,培養更多符合“華龍一號”建設要求的綜合型人才,打造一支能力強、格局大、境界高、有進取的干部隊伍,凝聚起“強核報國、創新奉獻”的新時代核工業人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