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,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。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、春季里的清風一樣,能夠啟迪思想、溫潤心靈、陶冶人生,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。”“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,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,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、生活的美、心靈的美。”在2014年10月15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用詩的語言指明了文藝創作的根本任務: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,充分認識肩上的責任,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、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。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,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,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,向往和追求講道德、尊道德、守道德的生活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廣大文藝工作者緊緊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主題開展文藝創作,推出一大批謳歌黨、謳歌祖國、謳歌人民、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。圖為浙江演藝集團、浙江交響樂團、浙江音樂學院等聯合演出的歌劇《紅船》。 人民畫報社供圖 劉海棟/攝
道德當身,故不以物惑;貫文以道,方鑄魂培元。10年來,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囑托,堅持向上向善、文質兼美,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,以傳遞真善美為永恒追求,把崇高的價值、美好的情感澆灌到作品之中。
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,最深層、最根本、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。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,是中華民族的脊梁。10年來,愛國主義成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,謳歌英雄、禮贊人民成為新時代文藝創作最鮮明的樂章。電影《紅海行動》、《戰狼2》等展現了不屈不撓、敢于勝利的民族精神。舞劇《永不消逝的電波》創造出一票難求的舞臺藝術佳績,深度開掘了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思想內涵。民族歌劇《沂蒙山》展現了中華民族崇敬英雄的精神追求。雜技劇《戰上海》用高超技藝表現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。電視節目《閃亮的坐標》以沉浸式體驗將觀眾瞬間帶入現場,與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產生強烈共鳴。這些鼓舞人心的優秀作品,豐富了中國英雄的藝術群像,激勵人們敬英雄、學英雄、爭當英雄,把民族精神鍛造得更加挺拔剛強。
新時代新征程上,不斷涌現出追夢圓夢的動人故事,隨處迸發著正能量的耀眼火光,匯聚起來就是大善大美的雄壯史詩。文藝工作者既要做好人類靈魂工程師,以文化人、以文培元,為人們點亮人生之燈;又要當好眼中有光、心中有愛、手中有藝的辛勤園丁,努力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、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,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,增強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。
更多精彩,詳見《求是》2024年第20期中共中國文聯黨組文章《讓文藝點亮新時代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》
(策劃:魏天舒)